關閉導覽列 Close Menu
行為研究
English
吳統雄
國際研究團隊
知識光譜
第1類知識
第2類知識
第3類知識
取用行為模式
研究目錄
教學課程頁
研究方法
統計多變項分析
參考延伸文獻
討論區目錄
站務與協助
☰
More
社群地圖
社群新聞
│吳統雄
履歷
研究
教學
服務
榮譽
│社科
第1類知識
第2類知識
第3類知識
研究方法
統計/多變項分析
投票行為與選舉預測
53237 選民結構
人類取用行為新典範
取用行為國際研究團隊
│資管
管理學‧經濟學
貨幣主義
數位貨幣‧投資行為
資訊系統開發
電子商務
網路教育
數位電視
產學合作
就業進修‧甄選必勝
│文創
數位美學/數位文創導論
數位出版/電子書
視覺設計
優化網站
數位視訊/微電影
數位文創管理
大學青年‧網路雜誌
│電音
統雄 數位音樂作品選
我,被禁唱的民歌手
數位音樂創作教學
統雄的音樂知識美學
歡迎聽歌.點歌.下載樂譜
│人文
公共評論
法律評論
社會評論
教育文化傳媒評論
科技科普評論
美語樂學
文學創作
萬象現代(NBA)
資訊社會
幽默人生
統雄樂水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簡介

統雄社群-相關主題
牛頓的啟示
牛頓與蘋果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簡介

牛頓的代表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Philosophiæ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簡稱Principia)不僅發明(或同時發明)了微積分,更是以宇宙體系的數學觀,奠定古典物理學體系與第1類知識 的創新之作。

不過,凡是真正的創新,一定與當代的主流不合。 牛頓年輕時的各種創新研究,常被當時世界上最頂尖、最有聲望的學術機構「皇家學院」多次駁回。他這本開創歷史的書,也是獲得私人-他的富有朋友哈雷的資金補助才得以出版。

他在世時共發表了三個版本,分別在1687年、1713年及1726年發表,都是拉丁文版本。牛頓死後的第一個英文譯本是由第三版翻譯而來,出版於1729年,譯者是莫特(Andrew Motte),對現代而言也是古英文,並不容易讀。

牛頓手繪的微分圖解

牛頓手繪的微分圖解,或許可以誘發一種貫古今的幽情。

但我還是把原文整理附錄在簡介後面,主要是看它的圖解與數學演繹,感受它「思想的過程」。而在手繪的圖形線條上,或許可以誘發一種貫古今的幽情。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包括4部分:緒論定義和3冊主文。

緒論與定義

首先定義什麼是慣性、動量、力。

第1冊:物體的運動 The Motion of Bodies

陳述三個運動定律─即通常所說的牛頓運動定律。其實前兩個定律的概念,Galileo, Descartes 就已提出;第三定律:作用力等於反作用力,則為牛頓的創見。牛頓最重要的貢獻,就是發展出了微積分的定理與計量方法,以古典的幾何方式加上極限的概念表現,以這種新的數學工具,驗證三大定律。包括:向心力與距離呈平方反比、 Kepler 運動定律之間的互導、橢圓及橢圓運動的性質、各種擺線的幾何性質(和引力有關)、兩物體間因引力而起的運動、球體對質點的引力及三體運動等等。

第2冊:物體的運動(在阻滯介質中) The Motion of Bodies in Resisting Mediums

進一步考察了各種形式的阻力對於運動的影響,討論地面上各種實際存在的力與運動的情況。這是流體力學的開端。有些地方假定阻力與速度成正比,或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或兩者的混合。

第3冊:宇宙體系的數學觀 System of the world in Mathematical Treatment

示範了把微積分應用於宇宙體系,用前兩編中數學証明的命題由天文現象推演出使物體傾向於太陽和行星的重力,再運用其他數學命題由這些力推算出行星、彗星、月球和海洋的運動。譬如根據觀測,木星的衛星繞木星運行的確符合 Kepler 的面積律,因此由第1冊的結果得知,吸引衛星的引力應該是向著木星的。又因衛星也符合週期律,所以由第一冊的結果如此向心引力更遵行平方反比律。也就是說,吸引衛星的引力也符合萬有引力公式。用這種方式的推論,牛頓得到許許多多結果。有些結果可以解釋已知的現象,譬如潮汐、月球的不規則運動、歲差等等;有些則預測一些未知的現象,譬如人造衛星。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原文附錄

緒論與定義:公理或運動的定律

第1冊 物體的運動
第Ⅰ部分  論用於此後證明的最初比和最終比方法
第Ⅱ部分  論求向心力
第Ⅲ部分  論物體在偏心的圓錐截線上的運動
第Ⅳ部分  論由給定的焦點,求橢圓形、拋物線形和雙曲線形軌道
第Ⅴ部分  論當焦點未被給定時求軌道
第Ⅵ部分  論在給定的軌道上求運動
第Ⅶ部分  論物體的直線上升和下降
第Ⅷ部分  論求軌道,物體在任意種類的向心力推動下在其上運行
第Ⅸ部分  論物體在運動著的軌道上的運動及拱點的運動

第Ⅹ~ⅩⅣ部分  論物體的中心引力、多個物體間引力、天體引力

第2冊 物體的運動

第Ⅰ部分  阻力
第Ⅱ~Ⅳ部分  加速度的阻力 
第Ⅴ部分  液體阻力
第Ⅵ~Ⅸ部分  各種阻力的物理現象

第3冊:宇宙體系的數學觀

命題 1~10

命題 11~20

命題 21~30

命題 31~40

命題 41~42

回頁首 Up to page head 至相關主題 Go to related pages
上一頁 Back to previous page 回頁首 Up to page head 下一頁 Go to nex page
什麼是第3類知識什麼是科學知識
燒開水實驗
什麼是第3類知識第1類知識:物理知識
實驗:伽利略 滾球實驗
計量方法與預測力:牛頓 微積分
計量思想與限制:反身律、等加律…
什麼是第3類知識第2類知識:生理知識
實驗:Mendel/大雄活佛 神水實驗
計量方法與預測力:Pearson/Fisher 推論統計
計量前方法:招親實驗
計量思想與限制:常態分配、逆向思考…
什麼是第3類知識第3類知識:人類行為知識
實驗:統雄老師 Google 排行榜實驗
計量方法與預測力:TX 取用行為模式
計量思想與限制:非等機率方法(接龍實驗)、空時座標…
什麼是第3類知識 1 分鐘小遊戲‧瞭解自己
人類如何決定取用行為?
請點這裡看所有留言分類 Please click here to view categories of comments
同類別內相關主題

上層主題
研究方法講義目錄
什麼是知識創新-接龍實驗
知識的產生程序-小鬼當家
學術論文寫作法/學術論文格式
文獻研究法/統合分析法
調查法專案管理-甘梯進度圖
公主招親恐怖箱實驗
抽樣原理
樣本資料型態
樣本代表性
抽樣實務的樣本代表性
樣本數決策因素
二元資料樣本數
二項分配樣本數與誤差推論表
連續資料樣本數
最適樣本數
樣本數與檢定力分析
抽選樣本戶
愛滋病流行真相-抽樣個案評鑑
電話抽樣法
網頁抽樣法
戶中抽樣
測量理論與計量方法 
問卷結構與態度、行為測量法
問卷設計流程圖-範例
直接詢問法
統獨公投實驗_「爭議性命題」設計
統獨公投實驗_雲端問卷
統獨公投實驗_雲端資料表
總加量表 -李克量表 Likert Scales
階式量表,社會距離量表,蓋特曼量表
評義量表,語義分析量表,行為分析量表
建構社會指標與進階測量
問卷範例與訪員訓練FAQ
抽樣調查法-各種訪問方法的比較
網路訪問法適用性之探討
民調市調訪員訓練
調查資料登錄與查證
樣本代表性分析
信度與效度分析
資料分析與理論檢定
誰是電視收視冠軍?-調查實例研討
誰是電視收視冠軍?-調查實例評鑑
調查知識管理系統
調查法應用:選情預測
調查法實務精華篇_以選舉預測為例
調查法實務_選舉預測
大慧調查法 Delphi Survey
定量方法對定性方法
質的研究法
個案研究、參與觀察法
個人特質與管理策略-個案研究法範例
實驗法、準實驗法
實驗法、準實驗法2:多因子實驗設計
IT Innovation-準實驗法範例
內容分析法、札根理論、多重研究法
報告方法-學術論文簡報秘訣
有特色之學生學習成果
牛頓的啟示
牛頓與蘋果
伽利略的啟示
研究方法題庫_管理行為研究


內容網站:提供與分享各種知識、資訊、作品。互動群組:社員可以討論、展示、交流、企畫、分工、管理、投票決策。合作群組:Web2.0的民主自治精神,社員可以參與決定群組的內容與表現形式。

吳統雄的音樂-Sean TX Wu's Music  笑話中學美語-Humor and American English Learning   私人來信-Write a private mail to Sean TX Wu  留言與討論 Leave Comments/ Forum 吳統雄的相簿-Sean TX Wu's Album

只在「統雄社群」內查詢以下主題 Search in TXCommunity

統雄網群的Google排行本站Google排行榜‧全球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