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響中小企業經營績效的長期參與觀察研究
中小企業經營管理特色全球對中小企業的定義,都是基於「資本額」與「員工數」,亦即在資金、人力資源的能力較薄弱,而有經營上的幾項限制: 限制第一、資本低:無法從事投資大、回收慢、單一項目的行業。 譬如美國2007年由於水力壓裂法的發明,啟動了開採「頁岩油」的革命。當時認為美國將於2017年變成全球最大產油國、2030年成為能源淨出口國。不料,油價從 2014 年開始崩落、價格慘跌三分之二,美國多家石油與天然氣業者陷入危急,但由於能源在長期的必然需求,還是能獲得債權人 2 億美元的金援,確保公司能繼續運作。這種產業,就無法以中小企業方式經營。 第二、形象弱:企業融資、研究發展相對困難。 第三、人力缺:資源相對匱乏。 第四、保護低:相關法律系統不完善。 優勢第一、反應快:具變形蟲式反應,擅機遇戰。 中小企業的明顯,但競爭與風險並存。同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的優勢在於經營決策快,成本及綜合風險相對較低,同時對市場反應敏銳,行為靈活,反應速度較快。 第二、效率高:階層少、效益可最大化。 中小企業中私人家族經營者較多,內部命令一元化,執行力強;同時,層級少、人員少,反而能快速協調企業內部的所有資源,使之效率、效益最大化。 第三、唯「業務管理」之經營模式 在中小企業足以累積資本,進入准中大企業之前,中小企業可以說只有「擴大利潤」--而非「擴大營業額」之一途,也就是只有強化「業務管理」。 管理行為研究 跨校聯盟實驗室 定焦中小企業管理唯當前企業管理之教科書、主要研究,幾乎集中在大型企業,強調的「產銷人發財」5管,對中小企業幾乎都用不到,而「業務管理」的研究,則非常稀少;MIS 資管系統也愈來愈強調大型、跨國型ERP,沒有顧及中小企業需求。
因此「管理行為研究 跨校聯盟實驗室」,已定焦中小企業管理,開始對「中小企業業務管理」「中小企業/中小型專用資訊系統開發」與「中小企業整體經營方案架構解決」進行研究、提供服務。 |
原刊:吳統雄;經理人個人特質與業務管理相關因素:影響中小企業經營績效的長期參與觀察研究;〈亞太管理評論〉,Vol. 1, NO. 1: 63-80 ;1996g (TSSCI-2)
網路更新版:對「中小企業整體經營方案架構解決」作微調增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