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from “民歌小站” 發表者 藍島 於 2005-05-23
14:22:43 這是一張集結台灣最早的民歌手的一張專輯,由當時的廣播點台廣播員陶曉清策劃,並由洪健全教育文化基金會發行。
雖然專輯只收錄了四位歌手的演唱,但是很顯然,這些歌手自己創作,寫自己的歌的企圖已經非常成型。其中吳楚楚為優秀詩詞譜寫成民歌的做法,後來為台灣其他歌手所接受,形成了台灣特有的以詩入歌的獨特流派。
陶曉清在這張唱片的内頁中寫了如下一段介紹性的文字:
創作現代民歌是一條剛剛走出來的路,這一顆種子也才剛剛埋入土中。這裡有一群打先鋒的人。在這起步的時期,他們都願意不斷地試驗,不斷地改進,而推動它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出版唱片。
陶曉清的這段文字,不但披露了唱片出版的初衷,也顯示民歌當時在台灣的萌芽狀態。
讓我們的歌曲走向現代,讓我們的精神走回中國
唱片名:我們的歌——中國創作民歌系列 第一輯 策劃:陶曉清 美術設計:吳統雄 攝影:李登正 發行:洪健全教育文化基金會 總經銷:書評書目出版社 演唱:朱介英、吳楚楚、吳統雄、韓正皓
園丁的話 撰文:陶曉清
創作現代民歌是一條剛剛走出來的路,這一顆種子也才剛剛埋入土中。這裡有一群打先鋒的人。在這起步的時期,他們都願意不斷地試驗,不斷地改進,而推動它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出版唱片。我們要特別感謝洪健全教育文化基金會,爲了出版這張唱片,他們提供了最大的人力、物力支援。經過兩個多月的摸索,這張唱片終于完成了。好不好當事人不知道,這要留給聽過的人來評判。但是每一個參與者都進了最大的努力。一次又一次的重復錄製,只為更接近理想。製造途中不免也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問題,不過在大家同心協力之下,每一個難關都順利的克服了,再一次證明了合作就是力量!
由於大家都是第一次出版唱片,總不免在興奮中藏有幾分惶恐,但我們當然希望大家會愛這些歌,唱這些歌,讓時代歌聲回蕩在我們的街頭巷尾。
因爲這是一張選集,歌與人都不能完全統一,因此要在後頁再加以説明。
人物介紹:
朱介英:筆名不不,歌曲作品約有二十首,是的才子型的人物,對什麽都有一手。他能彈能唱,能寫各種文章(小説、散文、評介、音樂、舞蹈、詩、詩劇)還會畫畫,不過人細瘦了一些,也許是勞心過度的緣故吧!他今年二十八歲,是福建人。
吳統雄:台大中文係畢業,海南島人。在學校時就相當活躍,一共寫過五六十首曲子,而且風格廣泛,有民謠、童歌、可唱的詩和古詞新吟等。他目前擔任書評書目雜誌社的編輯,一方面是作詞作曲演唱者,另一方面代表洪健全基金會監製這張唱片,因此工作增加,特別的辛苦。他又是唯一的非職業性歌手,卻對音樂有深入的興趣,故更爲難得了!
吳楚楚:湖北人,今年三十歲,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地政係畢業,目前專業歌唱,忙的時候由下午唱起,一天要跑四五個地方,一臉坦白的笑容,不過,別看他大小場面經過不少,,還是常常會臉紅。他是個很好説話的人,可絕不要以爲他沒有自己的原則。最近又重新開始收學生教吉他,自己本身也在繼續研究樂理。
楊祖珺:今年剛從淡江文理學院英文係畢業,江蘇奉賢人,在家中是老么。她是非常出色的一位民歌手,雖然是這張唱片中唯一沒有自己作品的人,但是她天生有美妙的歌喉,恰如其分的表達出作者的心境。在民歌的發展過程中,像她這樣的歌手是必不可少的。她目前主要也是唱歌,還主持點台節目“跳躍的音符”。
韓正皓:一看就知道她是一個正直的漢子,二十九歲的山東人,中國文化學院歷史係畢業。沒有能學音樂是他一直很遺憾的事,因此在學校時常去音樂係旁聽,也從來沒有真正離開過音樂。他目前每天教吉他,學生多得自己都數不清了,偶爾在咖啡館作客串性的短期演唱,不過,再忙也要每星期抽出時間,向音樂先進們學習更進一步的樂理。
A面
紙船
林鈴詞/朱介英曲 伴奏:小提琴:高芬芬、陳明德/鋼琴:林千富/吉他:朱介英 錄音:韻德錄音室
在一本校刊裏,林鈴以一首詩的獨白方式,道出了十八歲的感慨,描寫生命中得璀璨由數次挫折敲擊而來,朱介英為她譜成了曲。
好了歌
曹雪芹詞/吳楚楚曲 伴奏:吉他:吳楚楚 錄音:麗風錄音室
紅樓夢第一回,開場人物甄士隱聽見一個腳道士唱了這首“好了歌”之後,便看破紅塵跟著那瘋道人飄飄而去了。吳楚楚翻看紅樓夢,就像把它唱出來,於是譜成了這首曲子。由於是由方外人的口吻來演唱,就給它一個輕快的節奏,而有幾分遊戲人間的味道
慕情
韓正皓詞曲 伴奏:鋼琴:林千富/吉他:韓正皓/吳楚楚/倍司:林明敏/鼓:薛岳 錄音:伴奏:韻德錄音室/演唱:麗風錄音室
這是韓正皓在服役時,寫給他太太信中的一段,後來經過太座批准,譜成了這首歌。
三月思
朱介英詞曲 伴奏:長笛:樊曼儂/其餘與慕情同 錄音:韻德錄音室
這首詞,感懷已經失去的少年時代,頗有現代詩的味道,由楊祖珺唱來特別有一種淡淡的哀愁。
學子心聲
韓正皓詞曲 伴奏:小提琴:高芬芬、溫隆俊、張明德/大提琴:高不平/長笛、高薩:柯桐牆/黑管、低薩:蕭東山/伸縮喇叭:朱建章/小喇叭:張文真/鋼琴:高異桐/吉他:許恰民、韓正皓/貝司:楊鴻漢/鼓:蔡慶昌 錄音:韻德錄音室
不論參加聯考與否,聯考哦你個公認的人生關口。對聯考的看法有種種不同的層面,韓正皓以一個落第者的口吻來唱它,希望父母能原諒自己、指引自己。
B面
墟
吳統雄詞曲 伴奏:小提琴:高芬芬、溫隆俊、段用輝、謝中平/大提琴:高不平/長笛:樊曼儂/吉他:陳文吾/貝司:郭宗韶/鼓:黃瑞豐 錄音:伴奏:信熙錄音室/演唱:麗風錄音室
吳統雄偶上八仙山嘉賓台,眼見當年全省首富的林場廢墟,而今只能猜測昔日繁華;轉念想到自己離家經年,為創造自己的命運奔波,真所謂“幼年時夢想,少年時輕狂,都老在流浪上。”感悟生寫下了詩句,前後增刪改易多次。
你的歌 吳楚楚詞曲 伴奏:吉他:吳楚楚/貝司:林明敏/鼓:薛岳 錄音:麗風錄音室
吳楚楚希望這首歌時每一個人都唱的歌,用輕鬆愉快的心情把它唱出來,它是我的歌也是你的歌。
遊子情懷 韓正皓詞曲 伴奏:小提琴:高芬芬、溫隆俊、張明德/大提琴:高不平/長笛、高薩:柯桐牆/黑管、低薩:蕭東山/伸縮喇叭:朱建章/小喇叭:張文真/鋼琴:高異桐/吉他:許恰民、韓正皓/貝司:楊鴻漢/鼓:蔡慶昌 錄音:伴奏:韻德錄音室/演唱:麗風錄音室
每天都有年輕人離開家,不論去念書或是去做事,對前途總抱著茫然和惶恐。韓正皓把當年自己的心情寫成這首歌,希望能給出門在外的朋友打打氣。
走橋要走我搭的橋 吳統雄詞曲 伴奏:中提琴:劉憲華/大提琴:韓慧雲/法國號:蔡葉森/吉他:韓正皓/其餘與《墟》同 錄音:麗風錄音室
在這首歌中,吳統雄要用最平實的感情,最生活化的題材,唱出自己的“民歌”。最終強調的是:深愛這孕育自己的土地,長守著自己耕種的家鄉。是真正乾淨的歌曲。
歸來 楊牧詞/吳楚楚曲 伴奏:吉他:吳楚楚/其餘同“走橋要走我搭的橋” 錄音:麗風錄音室
這首短短的詩,是楊牧早年以葉珊為筆名時發表的作品,後來收入《楊牧自選集》中,吳楚楚因爲喜歡它的韻味,便把他譜成曲子來唱。人生雖然有許多枯燥瑣碎的雜事,不過只要有歸來中:“汲取噴泉刹那的散落,而且泛起笑意”的心境,便會快樂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