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統雄 :全人教育的嘗試之二
![]() |
一、源起
我於 1992 年在本校籌備資訊管理系,在計畫書中便指出,資管領域(實際上是所有學習領域)未來的趨勢已將不可避免的走向國際化。語文能力是學生創造未來必備的基本工具,故應同時重視一種外語(通常是英語)與專業的整合訓練。
語文是一種「程度」而非一種「技術」,無法在三個月、六個月內見效,但持之以恆投入超過兩年,一定可以達到適當水平。因此希望系內能有一系列英語授課課程,而由我率先從大一的基礎課程「資訊管理」開始,並在四年期間追蹤輔導。認同並投入這個計畫的同學,曾經在畢業時,投考第一流大學研究所,因能以英語問答而以第一名錄取的例子。
二、現況
但世新同學大多數來自競爭意識不強的中學,也有不少同學反應對這項計畫覺得壓力太大,故於 1999 年後將英語授課的構想移至碩士班,在大學部調整為部分採用英語授課的輔助教學方式。
2003 年,學校推動英語授課計畫,除了研究所外,我另外申請了一門大學通識課程以全英語授課,希望擴大以全校為人才來源,吸引有動機與興趣的同學選修。
選修全英語授課的學生並不踴躍,尤其我的課還要求人人開口與實作,成果一定要上網展示,負擔確實較重。但我覺得,願意接受挑戰與成長的學生,不論他們的比例為何,似乎都應值得有這樣的機會。
三、特色
我大學時代曾擔任教育部「青年國際事務委員」,亦即協助推動外交的口譯志工,後來也在多所國外大學任教。但是,在高中以前,我自評英語能力卻是:「成績好、程度差」。我在高中時才發現,即使會考試,但在需要應用時卻目瞪口呆,才體會制式以教科書、背誦式學語言的不足,所以自行摸索出了生活化的學習重點與學習方式。
學習外語的最大障礙不是詞彙,而是會隨時代潮流改變的讀音,以及語言背後的文化意涵。故我的英語輔導,特重「語音」與「文化」,並強調與真實生活的結合。
我並在我的教學網站上,開闢「從笑話學美語」專區, 希望在笑語與輕鬆的氣氛中,提供學生對現代美語中的發音知識與文化內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