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所甄試之研究計畫秘笈
現在的研究所實在太多了,對於繳費就可以就讀的類型,沒有什麼好準備的;但對存在競爭性的研究所,就需要注意三大秘笈:自傳、研究計畫、成績單。
研究所甄試均會要求附「研究計畫」或「讀書計畫」,但如果把「讀書計畫」提升到「研究計畫」的程度與內容,無疑有很大的加分作用。
由於當前與可見未來的大學生態是:「重研究(精確的描述應該是「論文數量」)、輕教學」,在社會形象愈高的大學愈甚。
所以,對相當比例的老師(不是每一位)而言,研究生的價值就是:為老師寫論文。
如果你能讓甄試委員深刻感到:你能針對他的興趣(當然,如果剛好也是你自己的興趣就最好。)、獨立為他寫國科會申請計畫,你就具備了優勢。
如果你還能展現未來能夠獨立執行計畫的能力、甚至最後將成果寫成英文論文,請他掛名即可,那你大概就勝券在握了。
進入研究所以後,一定要提「論文計畫書」,而「研究計畫」就是未來論文的芻型,提早準備對自己的學習也是一件好事。
我本人就是先有研究問題、想好研究方向,再投考研究所的,後來讀博士班,也是如此。
「論文計畫書」或「研究計畫」,都是對預訂研究問題的「文獻研究」與「研究方法」計畫。
「研究計畫」「文獻研究」的作法,請按這裡,看專文介述。
「研究方法」計畫牽涉很廣,請按這裡,看相關講義目錄。
如果是作「態度行為研究,且採用抽樣調查方法」,請按這裡,看工作項目的清單提要。
當然,更基礎的是為什麼要作研究?研究問題怎麼擬訂?研究的程序是什麼?請按這裡,看專文介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