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rganizational Theories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組織管理是一切管理的基礎。管理思潮、管理理論的起源。
是最難量化的管理領域,藝術與科學的方法必需並用。
本文簡介對組織管理的知識與應用,3個不同的角度:
微觀:組織管理是管理學中,管人的一部分。
巨觀:組織管理就是人類行為,包括經濟學、再包括管理學。
資訊管理/資訊系統的需求觀:建立組織管理資訊系統
組織管理的微觀
國際資訊管理/資訊系統學會將研究對象概分為 2 大領域:組織管理行為 (Organizational track)、與資訊系統應用 (Technical track),前者即研討組織理論在各種產業管理實務的策略發展與應用,配合實作規畫,將所學立即應用在當前的工作上、與生活中。預訂達成的目標有 3:
-
整合的知識架構
包括組織管理的一般基本內容,各種制式教科書雖常以量(蕪雜?)取勝,但不脫離以下主題:
組織結構:組織設計的基本因素、組織的內、外在環境、組織間的關係、以及全球化環境下的組織。
組織管理:經營策略、技術與流程、資訊系統、控制與溝通、決策與公司治理。統雄老師提醒:這個部分要強調以「對象為人、與人的行為」研究,而不是以產品、生產、技術為對象的研究。
組織行為:權力、領導、政治與衝突、文化與倫理。
組織結構與行為再造:組織變革、組織的演化 。
本文更將精簡探討中外相關的思想與理論,建立整合性、並探索創新性的知識架構。
-
資管特色的實務應用能力
教科書談的是一般組織,難免有空泛、喊口號、背書考試之感。
本文特別強調資訊管理方向的實務應用,譬如企業在導入資訊系統、開發電子商務、發展知識管理環境時,有關組織與人類行為因素的探討,強調真實、生活性的個案研究、甚至建議學生進行個案實驗。
-
國際化組織行為的素養
資訊管理是國際性學科,不可避免的必須國際化,故建議亦應培養從事國際化組織管理,所需要的的語言、溝通、合作與領導實踐的素養。
組織管理思潮、中西理論的源流
當前教科書多是西方管理記錄,統雄老師特別提醒中華歷史在組織管理方面,早有啟發性的理論。以下簡介具有特色的組織管理思潮、理論。
組織管理目標
不論中外,組織管理的目標:個人、組織、與行為。
而在行為上追求的是:行為績效→「最適」,而不是最佳。
因為人類天性,可能並不存在「最佳」。
中華 古代的管理哲學與管理經驗
中外均發現兩種人性論,中華起於春秋戰國,即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至公元前256年秦滅周室為止的期間。而西方是在20世紀初發展成形,足足晚了近 2千年。
孟子的性善論
民可使由之
為政譬如北辰
風行草偃
荀子、商鞅的性惡論
王子與庶民同罪
約法三章
科學﹙古典∕典型﹚管理學派
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Taylor(1910)
Finding the "one best way":譬如:極限生產力、生產線
Scientific selection of personnel:訓練、作業規定
Financial incentive:論件計酬、進度燈號
Functional foremanship:建立管理階層、倡導分工、分責觀念
批評:開始注重員工,但把員工管理視為機械化管理。
Human Relation ﹙人性﹚學派
Hawthorne effect(plant of Western Electric): Mayo(Harvard)
原始研究:燈光與生產力
發現:員工受注意與生產力有關
推論:各種「人性取向」因素,如員工滿意度…等。
批評:人際關係的滿意,不等於人力資源(Human Resource)的發揮。
前 2項是當前教科書所載的主流,但統雄老師建議,還可以有以下不同的觀照。
政府行政角度的組織管理
以提出「階層組織
Bureaucracy」理論的 Weber(1921) 為代表。
權力階層定義分明
職責範疇分明
有系統的規範:書面記錄每一項職務的權力和職責
有系統的程序:書面記錄每一項作業的方式
職責上不講「人脈」、不受人際關係影響
職務的授予完全以能力為考量
批評:理想主義。如果組織太大、步調不一,則適得其反成為官僚主義。
Behavioral Development/ Social Systems 學派
起源:各種心理學、社會學研究興起,帶動管理研究百花齊放。
重點:在開放系統中,有多種組織內外的因素,交互影響管理績效。
批評:?
TX 組織管理工具分析理論
這是統雄老師分析的「TX 管理三工具:威脅、利誘、動之以情」理論。
TX 管理三工具的效果,會因以下條件而不同。
產生績效的時間
產生「反作用」的程度
實施的可能性,包括:
個人條件、大小環境條件,如國家社會制度、組織規模文化、與當時社會相信。
威脅 |
利誘 |
動之以情 |
|
產生績效的時間 | 快 | 中 | 慢 |
產生「反作用」的程度 | 強 | 中 | 弱 |
管理者個人條件 | 狠,賭 | 度量大 | 愛與關懷 |
被管理者個人條件 | 膽怯 | 進取心 | 愛與感激 |
國家社會制度 | 集權制 | 資本主義 | 社會主義 |
組織規模文化 | 大組織 | 不限型態 | 小組織 |
當時社會相信支持 | 困難 | 最佳 | 視個案 |
組織管理的巨觀
組織管理就是研究人類行為,包括經濟學、再包括管理學。
管理-經濟-人類行為思想脈絡的評論
請參考專文:管理學‧經濟學‧人類行為學。
資訊管理/資訊系統的需求觀
資訊管理與組織管理整合方向的實務應用,譬如企業在導入資訊系統、開發電子商務、發展知識管理環境時,有關組織與人類行為因素的探討,強調真實、生活性的個案研究、甚至建議學生進行個案實驗。
建立組織管理資訊系統
組織管理資訊系統包括廣義與狹義兩類。
廣義組織管理資訊系統,即組織知識管理系統的一部分,強調組織的結構與功能,要能回應 (interactive) 社會變遷、甚至先應 (proactive)。
而狹義組織管理資訊系統,就是企業組織中「人力支援/人事」部門的實務與應用系統。
人力支援/人事管理實務
人力支援/人事管理實務項目包括:
組織人事
人力資源的甄選
一般人事作業﹙陞遷調補、權利義務﹚
員工訓練
組織溝通
組織的衝突與解決
人事評鑑、作業規範與實務上的法律考量
建立組織資訊管理系統
人事資料
工作表現評鑑
各種管理表格
詳細系統開發方法,另見專題:
Organizational Theories 參考書目
Daft, Richard L. (2013), Understanding the Theory and Design of Organizations,(11th ed), 臺北市:華泰書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