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繪視覺識別系統設計
Hand-Drawn
Visual Identity System Design
數位出版/網路文創:識別標幟系統篇-知識美學/數位美學之建構方法
當前數位美工的最常應用就是視覺識別標幟系統,通常包括:標誌 (Logo, 標準字+標準圖案)、橫幅 (Banner)、縱意橫幅 (Web Doodle)、導覽 (Navigation),各式用途之系統化圖案、甚至衍生物品,如:圖示、卡片、貼圖、票證、文具、飾物、服裝…等,在縱意識別觀念興起後,識別系統物品又納入了各種年節禮品設計、在地紀念品設計,甚至由日用品延申到食品,如月餅設計。目前最ㄏㄤ的就是貼圖設計,而以標誌 (Logo)為系統中心且能具備「識別占有性」。
風格元件、風格物件
既為「系統」,各物品上必然會包括具「統一向面」的風格元件、風格物件。風格元件與風格物件都是建構風格的材料,只是風格元件結構比較完整,譬如標誌 (Logo)或其變形;而風格物件只是一個、或幾個具備一致性、聯想性的零件。
在網路識別標幟系統中,就應用目的還可簡分為:布景主題、圖示、與特用類型,其在達成主題性、系列性的要求相同;但在組合方法、與創意技術上,會因專用目的而有不同,介紹幾項範例如下:
網站視覺識別:布景主題‧橫幅導覽‧風格元件設計
VIS: Web Theme, Banner, Doodle, Navigation and Style Elements Design
網站視覺識別:圖示‧專用圖示‧多元圖示‧風格物件設計
VIS: Icons, Personal Icons, Creative Symbolic Icons and Style Objects Design
多元視覺識別:個人化社交卡‧貼圖‧票證‧禮品設計
VIS: Social Cards/Stickers/Tickets with Personal Visual Identity Symbols Design
手繪視覺識別系統源起與特色
VIS: Origi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and-Drawn Visual Identity System
手繪視覺識別系統在歷史上行之久遠,通常以簽名式、或印鑑的形式為之。
由於手繪圖的自由性,和以工具協助繪製、幾何圖形的工整性,在性格上大異其趣,故常作為個人、自然人使用,較少作為組織、法人使用。
以下介紹西方畫家/設計家手繪視覺識別系統,中華手繪視覺識別系統、尤其是自古已有的視覺識別系統觀念與設計:紋飾,與其他國家的手繪視覺識別系統。
西方畫家/設計家:手繪視覺識別系統
要選擇西方代表性畫家、尤其是不分時代、派別的畫家,十分困難,也難免有主觀的成分。
以下是統雄老師的選擇,選擇條件之一,是必須擁有「特色手繪視覺識別系統」。這個名單無法符合所有藝術評鑑家的選擇,也不可能有共同的選擇,但因至少可列在歷史百大之內。
Leonardo da Vinci
達·芬奇﹝1452 ~ 1519﹞

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第一位畫家,整個歐洲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岩窟中的聖母》等。
而統雄老師對他的「維特魯威人﹝Vitruvian Man,1492 ﹞ 」烙印感最深。
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1475-1564)
![]() |
![]() |
![]() |
他與達·芬奇、拉斐爾並稱為意大利文藝復興「三傑」,最重要的繪畫作品是梵蒂岡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創世紀》和西斯廷祭壇壁畫《最後的審判》等。他也是雕塑家和建築師,以《哀悼基督》是《大衛》等聞名。
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林布蘭﹝1606-1669﹞

歐洲巴洛克藝術的代表畫家之一,也是17世紀荷蘭畫派的主要人物,成名作是《蒂爾普醫生的解剖課》、《夜巡》、《月亮與狩獵女神》等。
Pablo Picasso 畢卡索﹝1881 ~ 1973﹞

被稱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現代派西班牙畫家,他一生的畫法和風格迭變。代表作有《亞維農的少女》、《三個舞蹈者》、《佛朗哥的夢幻與謊言》、《格爾尼卡》等。
畢卡索似乎具備先天商業化的天賦,他的這項簽名,實際已經成為流行物件的商標。
參見「以色彩為導向的創作設計流派」。
Salvador Dalí
薩爾瓦多·達利(1904-1989)
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畫家和版畫家,以探索夢境、潛意識的意象著稱,與畢卡索、馬蒂斯一起被認為是20世紀最有代表性的三位畫家。最有名的作品有《記憶的永恆》、《十字架上的基督》、《安達魯的狗》等。
統雄老師覺得他是在影象上,最具激動性、啟發性的畫家。
Raymond Fernand Loewy 雷蒙德·費拿·烙威(1893-1986)

20世紀生於法國、成名於美國的工業設計奠基人,也是「企業視覺識別系統」概念的領導者,著名的設計包括殼牌石油、灰狗巴士、Lucky Strike的雪茄包裝、及空軍一號的塗裝…。
以上都是烙威的作品,以圖案式、與圖示式居多,也有圖畫式如灰狗巴士。灰狗巴士作圖畫式,應有「載臺」的考量,因其常用載臺為車體,在陽光下奔馳時,確有可觀。但如果改成單色圖示(如下),就不威了。
他借標誌立即烙印的威力強大,大名譯為「烙威」,確不為過。
中華:手繪視覺識別系統
古典時代:紋飾
中華文化早就有視覺識別系統的觀念,稱為紋飾,是器物上的裝飾花紋的總稱。分為對稱紋飾、連續紋飾、獨立紋飾等。
中華古典時代的各式紋飾,不純粹只是裝飾作用,更蘊涵某時代、特定地區深層的國家、族群、宗教、文化觀念,甚至能反映社會的狀態等。
三代紋飾
表現了東方商代的圖騰鳯紋,與西方周代的圖騰龍紋,這也是中華以龍鳳為視覺識別系統的原始。
|
周代龍紋 |
![]() |
![]() |
現代:簽名式
洪通(1920-1987)
洪通(1920-1987),臺灣臺南人,又名洪朱豆,50歲開始學習作畫的素人畫家,1976年舉辦個展成為全臺焦點人物,受媒體炒作後,曾被譽為「東方的畢卡索」。
洪通畫作的元素充滿神祕的文字,與熱鬧、神幻、宗教信仰的意象,因此特殊風格,又被稱為「靈異畫家」,唯統雄老師並不同意此說。
因洪通早年做過乩童,故其繪畫中的黑臉媽祖、陣頭廟宇、布袋戲、歌仔戲人物、具道教符號的花草樹木等,實受過去生活背景的影響,亦可能與其乩童經驗的精神狀態有關,與其稱為「靈異畫家」,不如更是「民間信仰」、甚至是大中華文化在潛意識中啟發的畫家。
更多介述,請參考洪通 跨時空而通的素人畫家。
牛哥(1925-1997)
原名李費蒙是台灣的漫畫家及小說家,年輕時曾為抗日當過間諜,也因此被日本憲兵隊逮捕。牛哥著名的漫畫作品有《牛伯伯》、《牛小妹》,記錄了1950年代至1960年代的台灣社會,反映了當時的生活情況。小說則有《職業兇手》、《賭國仇城》等。
牛哥於1962年時開始收授徒弟,但並不收取學費,加入門下的徒弟包括趙寧、林文義、洪義男、林晉、小董、劉作泥、蔡東照、林世俊等人。在1980年代時,他發起了「漫畫清潔運動」,以抗議「漫畫審查制度」對於盜版較寬鬆,反而對台灣漫畫家的創作打壓。也因如此,他與政府機關、出版社開始了長達四年的訴訟,終於1985年獲得了勝訴,使後來台灣新一代的漫畫家如朱德庸、敖幼祥、鄭問等可以出頭。
從1966年起,牛哥開始負責《大華晚報》漫畫版的編輯工作,直到1987年該報停刊為止。此漫畫版經營了二十年,對於台灣的漫畫發展具有深遠貢獻。
相關連結
http://early-china.blog.ntu.edu.tw/terminology%EF%BC%88test%EF%BC%89/%E7%B4%8B%E9%A3%BE-3/
其他國家手繪視覺識別系統
日本
手塚治虫(1928-1989)

原名手塚治,漫畫家、動畫製作人、醫學博士,是現代日本動畫的創立者之一,也是日本第一位導入助手制度與企業化經營的漫畫家。
他將電影拍攝法引入漫畫,代表作有森林大帝、原子小金剛、怪醫黑傑克…等,另外《藍寶石王子》是公認日本第一部少女漫畫。
他識別系統的簽名「虫」是個流傳的特色。
法國
Jeanne d'Arc
聖女貞德(1412-1431)

貞德是法國的軍事家,天主教聖人,被法國人視為民族英雄。在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中帶領法國軍隊對抗英軍的入侵,最後被捕並被處決。
手繪視覺識別系統相關網站
Artists' Signatures
手繪版「大頭貼 Logo」設計實作 Propic Design
手繪視覺識別系統在網路時代,很適合作為「大頭貼 Logo」, Propic 是 ”profile picture” 在網路時代的新興字,原始是指大頭照,但現在可以更多的設計創作方式表現,手繪亦為其一。
以下以統雄老師的「大頭貼 Logo」實作為例。
視覺設計4元素構想
對閱覽者,是先看到視覺結構、再導引出視覺意涵;而對設計者,是先確認視覺意涵、再發展出視覺結構,兩者在設計時,是平行創意的。
視覺結構
統雄老師的核心標誌,由手寫標準字與作為底座的盾形標準圖共同組成,盾形標準圖並採多層次造型。
視覺意涵
標準字:使用「吳」的中文造型,並表達招引、友誼、歡樂之意。
標準圖:從英文姓氏的「W, U」字取意,由此兩字「上W, 下 U」共組成盾形。
注意:識別系統的「識別」就表現在「意涵」設計上。
視覺動力
以手寫表現自然,同時創造為揮手的人形,以達成視覺意涵目標。
視覺色彩
因統雄老師的分享目標是研究與教學,所以採用具備理性的藍色,以及強調對比而配合其互補色黃色,作為雙主色。
使用PhotoImpact 相片邊框功能
請參後製系列「數位特效加框」。
手繪版圖示 Logo「大頭貼」設計系列
風格物件:以 W U
為邊緣的盾型底座
手繪版圖示的個人化意識更濃,可作為「大頭貼」的Logo,並發展一系列功能圖示。
大頭貼 |
音樂區 |
讚 |
分享 |
![]() |
![]() |
![]() |
![]() |
笑話 |
黑笑話.暗喻式 |
祝福 |
悼念 |
![]() |
![]() |
![]() |
![]() |
警訊 |
朋友 |
國家慶典致敬 |
|
![]() |
![]() |
![]() |
這是個微言大義的設計。 網站主色原來是「藍黃」,在此應用目的,特別改為藍綠。 美,並不完全獨立,同時也兼顧真與善的追求,更是意涵之美。 |
手繪與數位的整合應用
大陸設計師石昌鴻,完全以興趣而非商業委託,設計了34個省市的視覺識別系統、標準圖、標準字的設計。
以下是他的作品「桂林」,是由桂林特色的石林、倒影和水波,共同組成「桂林」二字,以及他在創作過程中的劇本設計、與手繪與數位的整合應用。
他先從桂林代表性的自然攝影圖片,選擇「意涵」與「結構」元素,擷取出石林、倒影和水波。
再將圖片像素化,對比篩選,設計主色和輔助色。最後以突出桂林「山水」的設計概念,選用了墨綠中帶了一點青的漸層色。
下面是他設計過程的草稿,其實就是「設計劇本」,記錄下創意造型的整個思考過程。
一個作品是在幾十個草稿中誕生的,反映了設計者必須具備的熱愛。
石昌鴻其他省市視覺識別系統、標準圖、標準字的設計連結。
創意標幟範例
識別標幟系統與標準字實作
參考連結
標誌設計 http://www.thelogofactory.com/logo-design-tips/
全球最佳品牌標誌 http://www.interbrand.com/en/best-global-brands/best-global-brands-2008/best-global-brands-2011.aspx
全球最佳零售業品牌標誌 http://www.interbrand.com/en/BestRetailBrands/2011.asp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