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覺識別標幟系統應用專域:紋章學、旗幟學
Heraldry and Vexillology: Specific Visual Identity System Design
數位出版/網路文創:識別標幟系統篇-知識美學/數位美學之建構方法
視覺識別標幟系統的觀念,自有人類社群組織出現便已發生,最原始的型式就是圖騰 Totem,是將某種動物、自然、天文或想像物體視作與本氏族有特殊關係的崇拜行為,是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大約出現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圖騰 Totem 一詞雖來自西方(對美洲古文化的研究),但在中華的商周遺跡中,已有圖騰 Totem 現象的具體存在,所以是一種跨文化的人類行為。
當前數位美工的最常應用就是視覺識別標幟系統,通常包括:標誌 (Logo, 標準字+標準圖案)、橫幅 (Banner)、縱意橫幅 (Web Doodle)、導覽 (Navigation),各式用途之系統化圖案、甚至衍生物品,如:圖示、卡片、貼圖、票證、文具、飾物、服裝…等,在縱意識別觀念興起後,識別系統物品又納入了各種年節禮品設計、在地紀念品設計,甚至由日用品延申到食品,如月餅設計。目前最ㄏㄤ的就是貼圖設計,而以標誌 (Logo)為系統中心且能具備「識別占有性」。
風格元件、風格物件
既為「系統」,各物品上必然會包括具「統一向面」的風格元件、風格物件。風格元件與風格物件都是建構風格的材料,只是風格元件結構比較完整,譬如標誌 (Logo)或其變形;而風格物件只是一個、或幾個具備一致性、聯想性的零件。
在網路識別標幟系統中,就應用目的還可簡分為:布景主題、圖示、與特用類型,其在達成主題性、系列性的要求相同;但在組合方法、與創意技術上,會因專用目的而有不同,介紹幾項範例如下:
網站視覺識別:布景主題‧橫幅導覽‧風格元件設計
VIS: Web Theme, Banner, Doodle, Navigation and Style Elements Design
網站視覺識別:圖示‧專用圖示‧多元圖示‧風格物件設計
VIS: Icons, Personal Icons, Creative Symbolic Icons and Style Objects Design
多元視覺識別:個人化社交卡‧貼圖‧票證‧禮品設計
VIS: Social Cards/Stickers/Tickets with Personal Visual Identity Symbols Design
視覺識別標幟系統有幾個專門應用的領域,在史上甚至發展成獨立的學門,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紋章學 Heraldry、旗幟學 Vexillology。
紋章學
Heraldry
紋章學 Heraldry 的研究內涵,其實就是今天的視覺識別標幟系統 VIS,只是今天 VIS 所涵括的是更廣泛的媒材、以及兼用實體媒材以外的虛擬媒材。
早在上古時代,不同的部落就採用圖騰 Totem展現他們的特色,甚至在服裝和頭飾上分別擁有不同的顏色及符號。進入封建時代之後,諸侯、領主們也開始選擇屬於他們自己的象徵符號,而產生家徽、國璽,乃至各軍團也有代表性的符號與色彩,形成廣義的「紋章」,而中華古典術語則稱為「紋飾」。
西方可能自12世紀就開始研究紋章學 Heraldry,當時的紋章設計,主要是「圖畫式」,有標準的結構,而且加上了許多從屬的物件。
右圖是一個當時完整的紋章範本,與各物件的配置。
請按上方紋章範本圖,或Wiki 紋章學專題區可以連結到
Wiki,解說各物件的結構名稱,與代表其意涵。
旗幟學 Vexillology
旗幟學 Vexillology 可以說是紋章學 Heraldry 的一個子領域,專門研究紋章的一種特定媒材:旗幟。旗幟在應用中因飄揚在高空中,人們是在遠距離、多角度、可能是動態的條件下看旗幟的,因此設計也有特別考量,而向圖案式、圖示式取向設計。
旗幟學 Vexillology 形成於1960年代,是相對年輕的一門學問,但已成立國際性研究聯盟,且制訂了「旗幟識別符號(Flag Identification Symbols , FIS)」,與對旗幟設計的評鑑與建言。
旗幟的泛文化一致性
旗幟學 Vexillology 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了旗幟設計的泛文化一致性,許多地區或共用相同的色彩組合、或是標誌物件,如:
泛非洲色組
綠、黃、紅、黑,原則:4選3。
泛阿拉伯色組
紅、白、黑、綠,原則:4選3為區底色,另1色為標誌色。
泛斯拉夫色組
白、藍、紅,原則:可加標誌,以上色序不必然。
共同標誌
跨文化3色旗範本
還有一個來自法國國旗的跨文化一致性:「3色旗範本」,包括2個被分享的元素。第一是結構上的「3直欄垂直排列色區」,表示是「革命成功國家」;第二個是意涵上的「藍、白、紅3色,代表了自由、平等、博愛」。
7國國旗在一起![]() 這是挪威國旗,其中暗藏了荷蘭、泰國、法國、印尼、波蘭、芬蘭等6國的國旗,等於一面7國國旗。反映了人類選色、甚至選圖案的共同美學。 |
最有文化信心的國旗:德國
德意志民族為何是有文化信心的民族? 二戰後,德國分裂為西德、東德2國。 但2國都堅持、共同、長期(1949–1959)使用相同「黑、紅、金」之3色德國國旗。應表達了對自己文化象徵的共同延續。 唯1959年末,因東德時為蘇聯的附庸國,終受影響而在國旗上增加了代表共產主義的標誌,至 1990 統一後,再恢復為同一旗幟。 德國國旗為何是「黑、紅、金」3色? 代表繼承神聖羅馬帝國的「黑、金」2色旗(南德),加上漢薩同盟(北德)的紅旗而成。 所以德國正式的國名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
德國/比利時國旗哥倆好比利時國旗
德國國旗為什麼和比利時國旗那麼相似?雖然2國官方宣示之設計理念並不相同。但比利時民族是日耳曼民族的旁支,或許也有文化相連處可探。 |
視覺識別標幟系統與標準字設計參考連結
標誌設計 http://www.thelogofactory.com/logo-design-tips/
全球最佳品牌標誌 http://www.interbrand.com/en/best-global-brands/best-global-brands-2008/best-global-brands-2011.aspx
全球最佳零售業品牌標誌 http://www.interbrand.com/en/BestRetailBrands/2011.aspx
個人網路識別標幟系統:物件規格與範例
創意標幟範例
識別標幟系統與標準字實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