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Two Structures in Visual Design and Aesthetics
攝影劇本與視覺設計‧造境結構美與自然結構美
美學的第一元素「結構」,有2種不同的產生方式。
攝影設計、視覺設計-系列前篇-都建議事前先寫好劇本,也就是以人工安排場景結構,稱為「造境結構美」。
相對的,徐志摩發現的「數大便是美」,李白所詠的「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大塊是大自然,文章是美景-統雄老師認為,也是「靈感」的意思。也就是當把觀照放大到極大時,會出現「自然結構美」,不需人工剪裁,自然天成。
南宋陸游的詩《文章》:破題就是:「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亦即美存在大自然中,只要妙手擷取,就會產生「自然結構美」。
從攝影來說,只要景觀窗視野極大,設備夠好,加上「視覺設計4元素」,就可以在自然界中,偶得美的作品。
擷取自然結構美,除了使用一般攝影工具外,另有特殊技法:航空拍技、顯微拍技,非技法的自然造境奇遇美。並將介述當代具備特殊創意、相關的作者與攝影作品品析。
航空拍技 Yann Arthus-Bertrand
貝特朗作品
自然結構美的作品,譬如 Yann Arthus-Bertrand 的作品,以大地為畫布,是不可能人為安排的。
Yann Arthus-Bertrand,是一位以航空拍地景聞名的法國攝影師和環保人士,生於巴黎。他的攝影集《從空中看地球》(Earth From Above)和同名紀錄片相當著名。
不過,我覺得Yann Arthus-Bertrand 仍有可能事先勘景,就是仍然有「心靈的劇本」。雖然是「偶得」,是經過他選擇的,是他心靈中藝術結構的呈現。所以,即使是相同的場景,不同人拍攝,還是存在個人化的。
他在航空拍的經驗中,培養起環保的意念。於 2007年與盧貝松合作開拍《搶救地球》(Home),意圖表示地球現在的狀態,以及人類所面臨的挑戰。這也反映了藝術與社會、生態、科學的結合。
航空拍極大之心
Yann Arthus-Bertrand 所空照拍的極大之心,位於南回歸線附近新喀里多尼亞群島,是法國在大洋洲西南部的一個海外屬地之一。
按,臺灣在2013年轟動的齊伯林臺灣航空拍,應該也是同樣構想下的作品。
觀賞Yann Arthus-Bertrand的
Home
觀賞鳥眼看世界
The World From a Bird's Eye Point of View
我們應有讚歎之感,但都是「空照」,可能感覺「美」的詮釋並不一樣。
顯微拍技:極大是美,極小也是美
以下這是來自夏威夷海岸沙灘的沙子,在生物學博士兼攝影師 Gary Greenberg用顯微鏡放大300倍拍攝而成。從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出,幾乎每一粒沙子身上都帶有海洋生物的印記,它們也因此千姿百態、美麗而獨特。
PK 顯微拍極小之心
Gary Greenberg 用顯微鏡所拍的極小之心。
視覺設計4元素的永遠應用:
在結構上,使用「對比向面」,在各色的寶石之中,突出最大的白鑽。否則,畫面就會平庸化。
觀賞一粒沙網站 A Grain of Sand (含其他微攝影)
自然造境奇遇美
大自然的生物,也會以其自身力量創造出獨特的景觀,果然「妙手偶得之。」。
英國攝影師Bobby Haas 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Yucatan)附近搭乘直升機捕捉鳥類的照片,無意間發現紅鶴們突然聚集成一隻巨大的紅鶴造型。大自然生態可能創作了1張前所未見,之後也不太容易出現的照片。
少見多怪就是美
所以「什麼是美?」又回到「統雄知識美學」帥哥實驗「帽子哥」的發現,只要是我們生活經驗中較少見到的,也會產生一種「美感」。
不過,網路上流傳的巧合作品,從物理條件觀之,有些可能並非真正自然之趣,而是經過後製的另一種造境。
Boredpanda 無聊貓熊,是一個攝影輔以繪圖、提供趣味、巧合作品的網站。
觀賞各種特殊題材攝影作品集錦的網站
數位攝影設計建構元素
數位攝影機簡介
攝影劇本設計實作
數位攝影過去學生作品討論 Previous Students' Wor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