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位攝影建構元件
快門與光源
Shutter Speed and Lighting Digital Photo Design
數位攝影設計建構﹦視覺設計4 元素 + 數位攝影建構4 元件
美學可建構元素是因應感官知覺、媒體形式而不同的。
數位攝影設計是視覺設計的一種,同樣應用視覺設計建構4元素:統一向面的視覺結構、和視覺意涵(主題、故事),與變化向面的視覺動力、和視覺色彩。
數位攝影建構4 元件:焦距與角度、光圈與景深、快門與光源、影象後製 與影象改創
快門元件是攝影機記錄畫面的速度,會影響畫面的動感與色彩,通常與光源呈互動應用,所建構的是:視覺設計的色彩元素,影響畫面的彩度、濃度與亮度。自然光與室內光應用不同,並應培養補光技巧。
快門用來控制底片感光時間的長短,快門速度一般分為:
1 、 2 、 4 、 8 、 15 、 30 、 60 、
125 、 250 、 500 、 1000
其中l代表1秒,2為1/2秒……1000為1/1000秒,依序類推,數目字愈小開啟時間愈長,反之則愈短。為了便於計算曝光量,快門速度都採幾何級數的倍數方式在增減,作1:2的比例增加,每一級快門速度是它的相鄰一級的2倍。
快門與動感
以下是不同快門,其影象的動感程度事例。
快門與色彩
快門過快,影象會偏暗;而過慢,會偏亮。數位攝影的視覺色彩最好在原稿攝製時就作好,避免日後太多的修片。
數位相機的感光度 ISO/ Film Speed
感光度,一般稱為ISO值, 正式英文為 Film Speed,直譯為「底片速度」,是過去光學塑膠時代,衡量底片對於光的靈敏程度,由於採用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的定義標準,所以習稱為 ISO。
傳統底片 ISO 的數字從 20、25、…100、…、200、…400 …1600…到 6400。
低於 ISO 200 為低感光度、ISO 400 到 800 為中感光度,超過 ISO 800 為高感光度。
對於光較不敏感的底片,需要曝光更長的時間以成像,因此通常被稱為慢速底片。高度敏感的底片可快速成像,但愈高愈容易形成較粗的顆粒,導致影象品質降低。無論是數位或是傳統底片攝影,都有相同的現象,如下圖所示:
對數位相機的相同功能稱為曝光指數 exposure index (EI) ,但為了與攝影傳統相容,所以也採用 ISO 的定義、表現與單位。
自然光、陽光 Natural Lighting, Sunlight
自然光不限陽光,但陽光總是最佳的選擇。
初學者最大的問題是不了解陽光及投影的作用。拍照者在室外拍照,最嚴重的錯誤是總以為太陽應該在他背後。其實這樣拍出來的相片會缺乏層次而光線刺眼,如果主體是人,更會有瞇眼的問題。想影象細緻、層次分明、便要利用側光或一點陰影。若看不到想要的投影,就算陽光充足,也要用閃光燈補光。
如果你敢於打破傳統迎光取景,可用帽子或手為鏡頭擋光,以免相片有陽光紋,但留意不要將手指也拍到。此外要注意拍照背景對光線的影響,反光的背景,例如沙或水,可能誤導照相機內的測光器,以致拍出來的相片有塊狀光團或異常側影。所以不要選擇太白或太暗的背景。
室內光與沙龍攝影 Indoor Lighting and Salon Photography
室內光通常是散射光,光源的方向性需特別注意。如果光源不足,必須應用下節的閃光燈、聚光燈,作為補光。
沙龍攝影是專門為攝影建造的工作室,擁有多種閃光燈、聚光燈、補光工具,以及背景、道具,甚至服裝、化粧等。
閃光燈、聚光燈、補光工具 Flashing, Spot Lighting, Compensating Lighting
除非有適當的燈光器材,要盡量利用自然光。如果僅因為昏暗而使用閃光燈,成果通常像業餘品質。如果又加上距離過遠,或會比印象派大師莫內的作品更朦朧。
但閃光燈有補光的功能,搭配外在快門與光源共同使用,效果還不錯。
拍攝人像照時使用閃光燈,主角常都會像魔鬼般有雙紅眼。故在使用數位相機時,須開啟「反紅眼」(即兩次閃光)功能。
如果用的是全自動傻瓜照相機,想避免拍出紅眼睛,選用照相機時要選閃光燈在一旁的,而不是在鏡頭上方的。
光源的對比效果 Comparion Effects of Lighting
如果在室內想拍攝夜晚的效果,不是把光源打暗,如是只會造成模糊不清。
專業的設計,是強調光源的強烈對比,局部光亮,才會有視覺的夜晚效果。
景深與快門光源的綜合效果
業餘攝影者可能很難想像,景深與快門與光源可以產生強烈的綜合效果,以下為一個具有極端展示性的例子:
Attraction' Shadow Theatre - Semi-Final - Britain's Got Talent 2013
果凍效果 Jello Effect
數位攝影機的快門移動是掃瞄式,而非全局曝光,會產生時間差的問題,左上方圖點和右下方圖點的時間差,導致影象上會產生對角線式的傾斜變形 ,這種現象稱為果凍效果(Jello Effect)。
如何處理,請參考解決果凍效果(Jello Effect)的相關專題文章。
數位攝影設計:焦距、景深、快門與感光度 ISO 手動調整策略
數位攝影的預設值,都是求平均、平衡;但美感的塑造,有時必須追求對比與突顯,就必須手動調整。
焦距、景深、快門與感光度 ISO ,彼此是有連動交互影響的,如果要手動調整,統雄老師建議優先策略如下,否則動這個、又會影響那個,不利創作的程序。
第一、先決定焦距:視覺結構、平面規畫、與焦點物件。
除了以相機的焦距構圖外,攝影師與相機本身也要有「走位」觀念,配合理想的視覺結構。
如果以三角架拍攝,以下的程序較簡單;如果沒有三角架,為避免手震,通常都要整合性的提升正常「速度」。
第二、再以光圈決定景深
依據前、中、背景,與是否需要模糊設定。
如果沒有三角架,為避免手震,會放大光圈,待會提升速度。
如果要增加細節清晰度,要縮小光圈,待會降低速度。
第三、視現場光線設定快門、再視必要性調整 ISO
因應以上光圈需求,作對應調整。
在背光、室內光、舞臺光、或拍攝夜景時,需要再調整。
簡易馭光技巧
專業燈光組非常昂貴,但利用自然光,還是有一些簡易馭光技巧。
反光板
用錫紙包在普通紙板上,還可以贊助曲面反光,效果很好。
簡易遮光器
許多不值錢的物件,都可以作成簡易遮光器。
塑膠袋遮光器
這是攝影師 Jesse David Mcgrady 介紹的塑膠袋遮光器、與其作品。
![]() 可以創造以下光影流動的效果。 |
![]() |
如果想要更花俏、更夢幻一點,可以用麥克筆在塑膠袋上著色,例如下圖就是用紫色麥克筆妝點後的效果。
數位攝影的「視訊模式 Video Mode」與動畫表現
當前數位攝影機,幾乎都具備「視訊模式 Video Mode」,可以當成錄影機使用,其作品也可以用動畫表現。但這樣作品在分類上,本系列仍視歸類為數位攝影,而非數位視訊。
滿月剪影 Full Moon Silhouettes
滿月剪影 Full Moon Silhouettes 便是這樣的一個「進階級」作品,作者 Mark Gee 也介紹了依據劇本而規畫的設備、設定、拍攝過程,而且沒有使用後製特效,是純自然的作品。
數位攝影機簡介
攝影劇本設計實作
攝影劇本‧視覺設計‧美學追求過程
數位攝影過去學生作品討論 Previous Students' Works
參考連結
Photobucket:數位攝影(包括 Gif 動畫)的展示、編輯、分享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