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軟視窗作業系統優化
Improving Windows Operating Systems
2020 後‧微軟視窗發展趨勢 Trends of MS Windows Post 2020
Windows 7 告別式‧回歸封閉?或逼迫出新競爭者?
微軟宣布將在 2020 年 1 月 14 日停止 Windows 7 系統支援,以「鼓勵(實為強迫)」更多使用者升級到 Windows 10,企業和機構用戶可選擇付費將支援時間延遲到 2023 年。
微軟自創辦以來,最大的轉變應自此開始,唯醞釀期早至2018年3月「Windows 部門」的「改組 Reorg」。當時媒體、甚至科技媒體下的驚聳標題類似:
—微軟裁撤 Windows部門:一個時代的終結
—部門裁撤後,Win10會成為微軟的末代系統麼?
—重大消息!互聯網巨頭微軟宣布裁撤 Windows系統,這是我們最後的時光!
均非事實,「Windows 部門」並沒有裁撤,只是的「改組 Reorg 合併」到「體驗和裝置(Experiences & Devices)事業部」之下,與「雲端計算及人工智慧平台事業部」(Cloud +AI Platform)、「人工智慧及研究事業部」(AI+R)並列微軟三大事業單位。
微軟改組發展重點
對高科技公司而言「有創新、無傳統」,改組是家常便飯,有時是雷聲大、雨點小,只是這次規模較大,具體的改變與發展重點包括:
雲端環境(Cloud Environment)
Windows 10的 S 模式(S Mode in Windows 10)
系統核心的嵌入式 Linux(Embedded Linux)化
系統與物聯網/IoT技術(Internet of Things,IoT)整合
分述如下。
什麼是雲端環境?Cloud Environment
什麼是雲端環境?
統雄老師最簡單明確的答復是:
由開放系統,回歸為封閉系統、或「準封閉系統」的網路作業環境。
雲端環境是微軟改組的出發點,是其他發展的基礎,也是自 2014年上任的微軟 CEO、有 a Cloud guy 之稱 Satya Nadella 的核心政策。
在2010年前後,網際網路提升到雲端環境時代,「雲端」就是指遠端的超大型儲存設備與軟體供應系統,「環境」則包括使用者行為:應用、管理、溝通、交易…等。輸入端由本機軟體、本地伺服器緩步攀向「雲端化」;而輸出端更趨多元化,閱聽人可以使用不同的設備瀏覽。這些改變主要源於3項重要的發展:寬頻網路、雲端運算、媒體匯流與平臺整合。
寬頻網路
1980年是電腦應用重大的分水嶺,在之前,都使用「部門資訊系統」,軟體與資料儲存,都採用「集中式」架構,而當時的電腦網路慢、流量容量低,可服務範圍很局限。
所以後來的個人資訊系統,改採用「分散式」主從架構,軟體安裝在各個人電腦上,共用資料則儲存在不同的伺服器上。
「寬頻網路」問世、通訊的瓶頸打通後,人們發現,如果把軟體和資料集中到「雲端」上,對於軟體更新、資料的一致性與保全,效果更佳,應用又返回「集中式」架構。這種過程,也是人類歷史發展中常存的「通變」現象,形式上反復,但實質又有不同。
雲端應用走上大眾化之途,以下「寬頻網路」技術的結合應相當重要。
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對稱性數位用戶迴路系統。
CATV 有線電視數位網路。
各種無線與行動網路。
國內CATV有線電視追隨國際趨勢,已於2014年逐步改為數位化,形成更大頻寬、雙向溝通的網路。這項技術已經吸引國內各大電信與傳播企業投入,打算從傳統電信、傳播領域經此進入資訊傳播整合領域,而過去閱讀媒體與視聽媒體、平面媒體與廣電媒體、乃至家庭媒體與家庭智慧服務的界限,也將更模糊了。
雲端運算
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是基於網際網路的運算方式,共享軟硬體資源和資訊,並按不同需求,提供電腦和其他裝置不同的格式。
閱聽人、創作者、編輯人不需要了解「雲端」中基礎設施的細節,不必具有相應的專業知識,也無需直接進行控制,就可以依據一般電腦使用經驗而飛上雲端。
雲端架構強調「軟體即服務(SaaS)」的應用模式,使用者能夠存取服務軟體及資料。服務提供者則維護基礎設施平臺及提供資料。SaaS
也被稱爲「隨選軟體」,亦即使用者不需要購置安裝軟體,而是基於使用時數來收費,或採用訂閱制的服務。
雲端運算使得雜誌出版業者可以降低硬體、軟體建置與維護費用,甚至不再維持IT營運部門,大量削減成本。不過,相應的可能危害,在於雜誌的資料、也就是所有智慧財產,是存放在雲端提供者的伺服器之上,使得雲端提供者有能力對這些資料進行未經授權的存取,甚至,如果雲端提供者如果產生營運危機,同時會連累客戶。
如何挑選雲端提供者,根據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研究院的定義,雲端運算服務應該具備以下幾條特徵:
‧隨時隨地可用任何網路裝置存取。
‧可多人共享資源。
‧具備「隨需應變」自助服務。
‧具備可快速靈活重新部署的能力。
‧具備可被監控與可量化評估的服務。
媒體匯流與平臺整合
雲端網路雜誌可以呈現各種文化藝術創作,與傳統的創作媒材有所不同,具有整合性特徵。
媒體匯流(Media
Convergence)就是以數位科技生產工具設計、製作:文字、影象、動畫、視訊、音樂、音訊、網路、數位互動…不同格式的作品,可以整合「匯流」在同一個平臺上呈現。
什麼是Windows 10的 S 模式?
S Mode in Windows 10
2018年3月8日,微軟Windows部門主管周四宣布:原有 Windows 10 S 版本將改變定位,以「Windows 10的S模式(S Mode in Windows 10)」出現,同時自2019年,所有Windows 10 版本,都將提供 S模式。
這也意味著,未來 Windows 的下一代版本,可能都會採用 S模式。
什麼是 S模式?
什麼是 S模式?
統雄老師最簡單明確的答復是:
經由雲端環境,實現2 個 S: Simplicity 輕量化、Security 安全性的作業模式。
微軟的推廣文件上描述S模式是:提升安全性、提供較佳的效能、使用更順暢…但是抽象、不知所云的行銷名詞,其實務上就是強調 2 個 S: Simplicity 輕量化、Security 安全性。
Simplicity
輕量化
微軟的 Simplicity 輕量化,就是統雄老師這一系列介述的「微軟視窗作業系統優化」。
微軟視窗作業系統原來一開機就載入許多可能沒有用的程式、檔案,許多預設設定也不符使用者所需。
而許多第三方資訊公司,也會不斷加載各種只與該公司有關的程式,造成微軟視窗作業系統的緩慢、運算空間互相排擠、發生各種不順暢的情形。
S模式就是微軟自己簡化自己的程式,同時不允許第三方資訊公司自動安裝程式,也與下一個 S 產生連結。
Security
安全性
S模式只能從 Windows 10 市集下載 UWP 程式安裝,不能直接執行傳統的 EXE 程式。
這種作法可以避免電腦病毒自動安裝,是安全性的一種提升。
但,同時也等於禁止使用者安裝各種「非微軟、或非微軟許可」的程式,大大限制了使用者的自由度。
同時,在暗中實施、增強「綑綁法」,譬如開電子郵件,必須經由微軟 Windows 的 Edge,甚至不准其他瀏覽器成為預設瀏覽器等。
這個觀念就是「PC 前、大電腦時代」的「封閉系統」觀念,當然,由於技術和電腦使用行為的改變,和1980年前的「IBM 系統」還是不完全一樣,故可稱為「準封閉系統」的模式。
撫今追昔,微軟是由封閉系統模式、發展為開放系統模式的主要獲利者、也因此打倒 IBM 資訊帝國,形成現在的 微軟 MS 資訊帝國,如今卻也順應回歸「準封閉系統」模式,前景如何?值得觀察。
什麼是嵌入式 Linux(Embedded Linux)化?
什麼是嵌入式 Linux(Embedded Linux)化?
統雄老師最簡單明確的答復是:
任何裝置只要嵌入(燒錄)一個精簡的作業系統即可運作,而該系統以 Linux 為核心 kernel。
微軟改組也宣示未來的作業系統,將全數移轉到以 Embedded Linux 為系統核心的Windows。這項發展對使用者而言較為無感,但卻是下節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 應用的基礎跳板。
許多裝置只具備特定功能,並不需要一個面面俱到、龐大、也因此緩慢的作業系統,如Mp3播放器、藍芽喇叭、智慧家電…乃至手機等,而在精簡能力上,Windows 遠不及 Linux。Embedded Linux 不是1個作業系統,而是代表「將Linux 系統嵌入至目標裝置裡」。
Linux 是自由軟體運動以及GNU計畫躍進的代表,Linux kernel 具備自由開放、小而巧、對平台或軟體支援度廣的特性,也終於使得微軟向它靠攏。
衡諸曾經不可一世的 Yahoo ,在放棄本業搜尋引擎後,很快就倒閉了。雖然搜尋引擎和作業系統並不相同,微軟這項大轉變的前景令人好奇。
什麼是物聯網/IoT技術(Internet of Things,IoT)?
什麼是物聯網/IoT技術(Internet of Things,IoT)?
統雄老師最簡單明確的答復是:
任何透過網際網路、尤其是無線網路而連接。
物聯網、或稱 IoT技術(Internet of Things,IoT)是由實際物體,如車輛、機器、家用電器等等,透過網際網路、尤其是無線網,經由嵌入式感測器和 API 等裝置,所形成的訊息連結與交換網路。
IoT的實現需要給每個物體分配唯一的標識或位址,預期將使用IPv6協定,它擁有極大數量的位址資源,使用IPv6的程式能夠辨識任何一種物品,而和所有裝置進行通訊。
物聯網所產生的巨量 IoT 資料,如需要即時分析,即為大數據分析應運而生之因。
此外,衍生出工業物聯網 (IIoT) 和 M2M,在製造業中,前者也稱為「工業網際網路」或「工業 4.0」。透過機器對機器 (M2M) 技術,IIoT 能支援從遠端監控、遙測到預測性維護等各種功能。
雲端環境‧為何自動下載 ProPlus
網友問:為何微軟沒有通知,就會自動下載 ProPlus,而防毒軟體也沒有擋?這是什麼程式?
這是微軟自己要硬塞給你的程式,當然微軟不會提醒、警告你,而防毒軟體也擋不住。
ProPlus 是微軟部署「個人微軟雲端環境」的軟體, 目標是將軟體以光碟安裝到主機的環境,轉為「微軟雲端環境」,當前是以轉換為 Office 365 為主,以後將更擴大範圍。
個人雲端環境的優劣點
個人雲端環境主要包括2部分:第一、雲端檔案,儲存在雲端上,微軟提供的是 OneDrive。第二、雲端程式,程式功能、維護、升級在雲端處理,如 Office 365 ProPlus。
個人雲端環境的優點:減少資料同步問題、增加行動便利。
個人雲端環境的劣點:資料實際上是交付他人、任人處理;萬一發生資料毀損,當前沒有合理賠償途徑。以微軟的規模,或許毀損的機率降低,但其他雲端公司已發生過不可挽回的損失。
不過,微軟推「個人雲端環境」的核心目標,還是:「利潤」。
微軟個人雲端環境的核心目標:利潤
使用者一旦採用「微軟雲端環境」後,付費方式就由過去的「買斷式」,變成「租用式」,也終結了「盜版」的問題。
微軟也已拐彎的方式宣佈:以後不按時付費,微軟將降低使用者的可用功能。
就當前而言,其實個人使用者一般是擁有公、私2臺電腦,同步負擔尚可。
而國內網路頻寬各種條件,也尚未完全到達理想,如果雲端檔案很大,有可能處理更麻煩。
所以,至少我個人、當前拒絕採用「微軟雲端環境」。不過,我倒用了Google 的免費雲端環境。
但,正如微軟在 XP時代,強推監視軟體 WGA, OGA,後來不是不推了,而是直接作在新版系統裡。所以,孤立的個人使用者,在未來,可能還是不容易逃脫。
在「創作著作權的兩面觀」中,統雄老師同樣支持「智慧財產權」觀念,贊成微軟要收費。
但微軟已造成「實質壟斷」,違背自亞當‧私密開始就有的「自由經濟」基礎原則,形成服務與利潤不對等,是應予檢討的。
提升開機速度 msconfig應用
電腦開機速度愈來愈慢,是因為許多軟體都會自動加入開機的「啟動」程序中,但事實上用不到。
有些裝置還會彼此衝突,造成當機或凍結,變成要重複開機。
有些軟體不想用、還殺不掉,譬如MSN。
甚至有些病毒也會自動啟動,先下手殺反毒軟體。
這些都可使用 msconfig 來管理「啟動」。
使用方法
在〈執行〉或〈工作管理員〉命令列的〈檔案〉,選〈新工作〉,鍵入 msconfig
出現「系統設定公用程式」,選〈啟動〉標籤,將不要的程式取消。
範例取消的有:沒有必要常駐的程式、容易衝突的程式、殺不掉的MSN、還有變身的惡意軟體 isecurity。
什麼是 OCA
錯誤訊息 http://oca.microsoft.com/resredir.aspx?
電腦當機後,有時會出現包括" http://oca.microsoft.com/resredir.aspx?" 網址在內的錯誤訊息,如 Windows cannot find 'http://oca.microsoft.com/resredir.aspx?sid=10&Bucket=0xF4_IOERR…等一長串。
其中 oca.microsoft.com 是微軟的一個子網站,OCA (Online Crash Analysis) 是微軟所發展的一個微軟錯誤報告 (Windows Error Reporting, WER) 機制,會由本機回傳給微軟叫作 minidump files 的檔案,提供微軟分析。
不過,這個網站,其實是微軟於1991年,外包給「品牌保護」公司 MARKMONITOR INC.. 所作的。
品牌保護 Brand Protection
品牌保護 Brand Protection 公司是一種「B2B」的服務,其實就是作維護企業網站安全的服務。
解決 OCA 錯誤訊息
如果發生以上錯誤訊息,就表示當機原因無法回傳至 oca.microsoft.com。
事件檢視器
理論上,可以將錯誤原因的「事件記錄」,手動傳回微軟產品中心,請求協助。
「事件記錄」在:
〉控制臺〉系統管理工具〉事件檢視器
或直接執行命令:
〉eventvwr.msc
也可以獲得事件記錄所在。
不過,近百分之百的可能,微軟不會理你。
停止微軟自動更新
以上這種情形,高比例是由微軟自動更新造成的,所以請參考專文:
微軟自動更新研究 Windows Updates: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停止微軟自動更新。
什麼是 .dmp 檔案 minidump files
偵錯轉儲檔
.dmp 檔案,或稱為 minidump files,其英文直譯為「拋棄」,非常容易誤導;真正的意義是「偵錯轉儲檔」。
微軟作業系統在發生錯誤而終止執行時,會出現「藍畫面」,同時會將發生錯誤的內容以及有關程式狀態的其他資訊寫在這個檔案上。
這些檔案會存在: C:\Windows\Minidump\ 目錄之下。
當前使用者已經不需要自行偵錯,微軟會自動將其送到 OCA 去。但使用者如果想自行研究,還是可以打開,請參考以下連結:
How to Read Dump Files
微軟視窗作業系統優化‧第三方系統優化軟體
微軟視窗作業系統可能產生的疑難雜症,有些只靠微軟的內建工具可能無法、或不容易處理,為了達成較親和的優化,已問世許多第三方系統優化軟體。
這些第三方系統優化軟體可以:清除修復登錄檔、捷徑、啟動程式、系統暫存檔等,可以一次就把這些無用的檔案全部清楚乾淨;也可以作磁碟最佳化、保障隱私、管理資料夾、提供更多系統工具;有些更包括了網路安全防毒/掃毒功能、可以掃除瀏覽器間諜軟體等。
介紹幾個有用的連結如下:
十個系統優化的免費軟體
全方位的系統效能優化軟體 Advanced SystemCare Pro (2016)
https://softblog.tw/advanced-systemcare.html




